跨領域的科技教育轉型(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a transform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我長期以來的研究重心之一。過去五年在人才培養、研究團隊及學術社群之建立與服務,以及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之貢獻部分,主要在於以台灣坪林為基礎的農鄉青創社會設計,以及以台灣大學創新社會學院的社會創新組為機制的跨領域場域能力培育。教育部資訊科學司支持的HFCC人文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培育計劃,我負責的台大計劃為『食養城市 人文農創』(簡稱食養農創)我們在兩年半的過程中培養 50位跨領域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老師,帶著超過千人次的學生跨出學校教室,進入6 個社區場域教學。在場域中,老師與學生隨時尋找真實的社會議題,跨領域教學與創新。食養農創計劃於2016年底獲選為教育部此類計劃的『最佳場域獎』。至2017年初,台灣大學的坪林鄉村教學模式被教育部推廣到一百六十所大學,以至於鄉村教學模式的擴散力變得十分巨大。
歷年授課
學年 | 課 程 名 稱 | 每週時數 | 必/選修 | 合 授 者 |
西元2017 106-1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六A | 4 | 選修 | |
西元2017 106-1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六C | 4 | 選修 | 謝昇佑 |
西元2017 106-1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六B | 4 | 選修 | |
西元2017 106-1學期 | 暖科技 | 3 | 選修 | 詹魁元(共授) 張心潔 |
西元2017 105-2學期 | 氣候變遷與人居環境議題實作(一):坪林1度 | 3 | 選修 | 吳金鏞 |
西元2017 105-2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二D | 6 | 選修 | |
西元2017 105-2學期 | 生活城市: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規劃 | 3 | 選修 | |
西元2017 105-2學期 | 暖科技 | 3 | 選修 | 詹魁元(共授) 張心潔 |
西元2016 105-1學期 | 氣候變遷與人居環境議題實作(二):坪林自然 | 3 | 選修 | 吳金鏞 |
西元2016 105-1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二 A | 4 | 選修 | |
西元2016 105-1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二B | 4 | 選修 | |
西元2016 105-1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五A | 6 | 選修 | 朱嘉明 吳金鏞 |
西元2016 105-1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二D | 6 | 選修 | |
西元2016 105-1學期 | 社會企業創新實作 | 3 | 選修 | |
西元2016 105-1學期 | 創新社區設計 | 3 | 選修 | 吳金鏞(共授) 范雲 |
西元2016 104-2學期 | 氣候變遷議題實作 | 3 | 選修 | 陳正平 |
西元2016 104-2學期 | 新鄉村理論與方法 | 3 | 選修 | |
西元2016 104-2學期 | 文化地景專題 | 1 | 選修 | |
西元2016 104-2學期 | 暖科技 | 1 | 選修 | 詹魁元 |
西元2015 103-2學期 | 氣候變遷議題實作 | 3 | 選修 | 陳正平 |
西元2015 103-2學期 | 地球環境問題與對策 | 3 | 選修 | 陳正平 |
西元2015 103-2學期 | 暖科技 | 3 | 選修 | |
西元2014 103-1學期 | 氣候變遷議題實作(二) | 3 | 選修 | 林博雄 |
西元2014 103-1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一上 | 6 | 選修 | |
西元2014 102-2學期 | 氣候變遷議題實作 | 3 | 選修 | 陳正平 |
西元2014 102-2學期 | 地球環境問題與對策 | 3 | 選修 | 陳正平 |
西元2014 102-2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四C | 6 | 選修 | |
西元2014 102-2學期 | 地景認同與地域經濟工作坊 | 3 | 選修 | |
西元2013 102-1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三 | 6 | 選修 | |
西元2013 102-1學期 | 新鄉村市民農業與全球化 | 3 | 選修 | |
西元2013 101-2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一下 | 6 | 選修 | |
西元2013 101-2學期 | 地景與認同:跨越世界文化的地方營造 | 3 | 選修 | |
西元2012 101-1學期 | 陰陽魔界城鄉間理論與寫作 | 3 | 選修 | |
西元2012 101-1學期 |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五B | 6 | 選修 |